工作检讨书500字
老师,我本人像你保证从今以后不说一字,不吃一食,不玩一物,认认真真,仔仔细细,一心一意的上课,不三心二意,半徒而废,不打乱老师讲课,不再写五百字检讨书,不会再让老师废心,不让老师生气,天天为她带来欢声笑语,让她笑口常开,我现在只能用三个字来表达我对老师的歉意,请老师您听一听,哦…哦…哦…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起起起起起起……
尊敬的老师: 对于我不认真听讲的事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如下: 如今,大错既成,我深深懊悔不已。深刻检讨,认为深藏在本人思想中的致命错误有以下几点: 学生:xx
有位老师介绍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时谈到让犯错误的同学写说明书,会后我和他作了一次交流,提出了我的看法,并指出这是另一种体罚--“心罚”,他最后告诉我,他是跟魏书生学的,那神态,似乎魏书生就是真理了。我查了一下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第四章果然有《犯错误写说明书》一节:魏老师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如何通过写说明书帮助一位同学改掉“自习课讲话”的毛病的:我们班自习课不允许说话,有位后转到班级的同学,开头不习惯,遇到不会的问题,总不由自主地询问左邻右舍。一出声就被班长发现了,班长走到他面前,也不说话,只是伸出5个指头示意,他一看便明白了,意思是500字的说明书,写吧。……正在这时,我的行为被班长发现了,他走过来,向我伸出5个手指头,好思想一看就明白了,这是让写500字的说明书。……不长时间,这位同学又不由自主地在自习课上问别人英语题,被班长发现,5指一伸,又是500字。后来,这位同学升了大学,来看我,说:“老师,幸亏我总写说明书,不仅改正了自习爱说话的毛病,还提高了作文水平。”魏书生1979年即开始运用这一招的,实事求是的来说,相对于“写检讨”或许更人性些,起码有面子些,不是“检讨”而是“说明书”嘛!相对于体罚也较文明一些,毕竟抛弃了肉体的惩罚。但经验是过去的真理,在魏书生时代,孩子们的民主意识并未完全觉醒,师道尊严还是大行其道的,这点“改革”在当时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在新课程推进了8、9年的今天,在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今天,还津津乐道“写说明书”至少的历史的顿足不前。仅就上自习课说话而言,肯定不是什么大错,或者干脆就不是错,他能短时期内克服是个知错能改的好孩子,绝对不是“说明书”的功劳。“升了大学”后,这个孩子往“说明书”上贴金(假如他的话不是魏书生编造的)极有可能是随口那么一说。倒是有这样三点值得注意:一是这个孩子三次写说明书都是因为问别人题目,如此也要写500字,合理吗?二是那个班长三次“伸出5个指头”,对于班长来说有一种权力运用的快意,于那位讲话者无疑是一种恐怖行为,教育是一种生命的舒展,而不是战战兢兢。三是,500字,之所以对孩子们有“震慑力”,因为这500字实在是难以凑数,在“凑数”的过程中要不断忍受心灵的煎熬,这种貌似人道的“说明书”在对学生心理的戕害绝不亚于一巴掌!魏老师到底让学生写什么呢?他是这样作指导的:要求在说明书中基本使用心理描写的表达方法,描绘出心理活动的3张照片,每张照片上都有两种思想在争论。第一张照片,犯错误前,两种思想怎么争论;第二张照片,边犯错误,两种思想边怎样交战;第三张照片,犯错误之后,两种思想作何感想。这哪里是犯错误,分明是犯罪了。其实孩子们即使犯错,也是冲动性居多,刻意计划极少,何来两种思想的“争论”呢?这三个过程又难为孩子们一把,但魏老师说了,孩子们又不得不去做,只好“从灵魂深处挖掘”了。“不挖”也没关系,魏老师又说了:写说明书不一定非要说自己有错误,如果认为自己做得有理,做得正确,那就完全可以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找辩护律师,说明自己这样做的根据和对己对人的益处。在魏老师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不知道有没有学生“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找辩护律师”,我怕不多,因为学生怕“认识不深刻”,重写。那可不就是500字能解决的了。总让我想起文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