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晓秦屿是啥小说 林晓晓秦屿免费阅读无广告
林晓晓秦屿是作者黑红岚柏最新写的小说里面的男女主角。书中的那男主林晓晓秦屿如磐石般坚定,女主的豁然与可爱,温暖而不失俏皮。那么林晓晓秦屿的结局如何呢,我们继续往下看那一刻,我从未如此愤怒。愤怒的对象,不是那个即将动手的杀手,而是那个自作聪明的蠢货,林晓晓。当极致的愤怒和担忧涌上心头时,我反而进入了一种绝对冷静的状态。杀手为什么要把照片发给我?这是挑衅,也是炫耀。他想欣赏猎物在被捕前,得知自己同伴陷入死局的绝望表情。那么,他一定还在附近,观察着我的反应。 《实习生把我当真凶,我反手送她入狱》 第1章 免费试读我们局里那位冷得像手术刀的秦法医,最近身边跟了个刚毕业的女实习生。 我作为特聘的犯罪心理侧写师,负责协助他处理最棘手的连环杀人案。 看到我俩在解剖室外讨论案情的第一眼,那实习生就露出了警惕的眼神。 “秦老师,我看过的悬疑小说里,那种最漂亮、最冷静、最接近真相的女人,往往就是隐藏最深的大反派!你有没有想过,当年害死你家人的凶手......会不会就是她?” 我手上那支记录嫌疑人心理特征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划出了一道长长的印记。 绝了。 我一个从FBI总部特聘回国,收费按小时计算的顶级侧写师,职业生涯和清白,第一次被一部三流悬疑小说定了罪。 1 实习生林晓晓还在滔滔不绝,眼神里闪烁着自以为是的精光。 “秦老师,你别不信,逻辑闭环了!你想,她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回国?为什么偏偏加入我们这个案子?为什么每次她分析的都那么对?” “这不就是小说里的大反派,用上帝视角玩弄我们这些正派角色吗?” 秦屿放下手中的镊子,连个眼神都懒得施舍给她。 “林晓晓。” “第一,这里是警局,不是你的小说分享会。” “第二,姜老师的每一句分析,都基于你看都看不懂的现场痕迹和心理学报告,价值比你看过的一百本小说加起来都高。” “第三,如果你所谓的‘逻辑闭环’就是把现实往小说上套,我建议你现在就去挂个脑科。” 秦屿的声音不带丝毫温度。 林晓晓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被怼得哑口无言。 但她看向我的眼神,却更加坚定了。 那是一种“你看,我就说吧,他被你蒙蔽了,你们果然是一伙的”的悲壮斗志。 我收起笔,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 半小时后,连环杀人案专案组的简报会。 我站在投影前,声音平稳地给出我的侧写。 “凶手,男性,三十五到四十五岁之间,受过高等教育,对古典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他有严重的强迫症和‘圣洁’妄想,仇视他认为‘不完美’的女性。” “他......” 一只手“唰”地一下举了起来,打断了我的话。 是林晓晓。 她站起来,仿佛掌握了惊天大秘密。 “我有一个补充!我认为凶手是天蝎座!”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用一种看史前生物的眼神看着她。 连喝水的局长都呛了一下。 林晓晓却毫无察觉,继续她的高论:“我研究过很多悬疑小说,里面智商高、手段残忍的连环杀手,百分之八十都是天蝎座!这在犯罪心理学上一定有说法的!” 我面无表情地看着她。 “我继续。” “现场留下的那张巴赫乐谱,有一个音符是错的。” “这不是失误,这是挑衅,也是他独有的签名。” 我的话音刚落,秦屿的声音就接了上来。 “补充一点,尸检结果出来了。” “死者指甲缝里有微量的松香粉末,符合长期练习弦乐器的演奏者特征。” “另外,死者的死亡时间,正好是那首乐曲演奏完毕的长度。” 我和秦屿的专业配合天衣无缝,信息流如水银泻地,瞬间将案件轮廓勾勒得清晰无比。 林晓晓一个人站在那,脸红得快要滴出血。 她想插话,却发现自己连我们说的术语都听不懂。 会议结束,众人鱼贯而出,看她的眼神都带着点同情。 秦屿叫住了我。 他从尘封的档案柜里,拿出一份泛黄的旧案卷宗,递给我。 卷宗的封面上,赫然写着两个名字。 一个是我父亲的。 一个是秦屿姐姐的。 他压低了声音,那双总是冷若冰霜的眼睛里,第一次有了别的情绪。 “姜黎,你说的那个错误的音符。” “在当年这个案子的现场,也出现过。” 2 秦屿的话,像一颗石子,在我心里激起千层涟漪。 多年的悬案,和我正在追查的连环杀人案,因为一个错误的音符,被串联了起来。 第二天,第三个受害人出现了。 勘察现场时,林晓晓像打了鸡血一样冲在最前面。 她不知从哪儿弄来一盏大功率紫外线灯,对着案发现场的墙壁一通乱照。 嘴里还念念有词:“小说里都写了,高智商反派最喜欢用特殊药水留下秘密记号,只有在紫外线下才能看到!” 刑侦队的李队长嘴角抽了抽,想拦又没拦住。 很快,林晓晓激动地大叫起来:“找到了!这里有反应!秦老师快来看!” 众人围过去,只见被紫外线灯照射的墙角,确实显现出一大片黄绿色的荧光印记。 秦屿蹲下身,拿出取证棉签蘸了一下,放在鼻尖闻了闻。 然后,他用一种极为复杂的眼神看着林晓晓。 “林晓晓,这不是什么秘密记号。” “这是尿渍。” “楼上住户的卫生间漏水了。” 现场再次陷入了那种尴尬的、令人窒息的沉默。 林晓晓的脸,比调色盘还精彩。 但她的“小说式办案”没有就此停止。 很快,她在床下发现了一只蜷缩着的黑猫。 她立刻像是发现了华点,指着那只猫,声音激动到发颤。 “是它!是凶手的信使!” “小说里,这种哥特式的连环杀手,都喜欢用黑猫作为死亡预告,这是地狱的象征!” 我正戴着手套检查尸体的手部,闻言,头也没抬。 “林晓晓。” “根据尸僵程度和现场环境温度推算,死者遇害时间在14到16小时之前。” “而根据这只猫的脱水状况和胃部排空程度,它进入这个房间,不会超过2小时。” “它只是附近一只普通的流浪猫,被血腥味吸引过来的。” 秦屿的尸检报告也很快佐证了我的推断。 “猫毛上没有检测到任何来自凶手或受害者的微量物证。” “另外,猫的品种是中华田园猫,不是什么哥特风的纯种波斯黑猫。” 林晓晓的理论又一次被无情碾碎。 但她不服气。 在她眼里,我和秦屿就是在联合起来,“隐藏线索”,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我这个“真凶”。 她的偏执,让她做出了更出格的举动。 她开始偷偷跟踪我。 这天晚上,我独自开车去了一个废弃的旧仓库。 这里,是当年我父亲和秦屿姐姐遇害的案发现场。 我需要重新回到这里,沉浸在当年的环境中,试图捕捉那些被忽略的、遗留在记忆里的蛛丝马迹。 而躲在暗处的林晓晓,看到这一幕,大脑里已经自动脑补出了一整部“反派与同伙深夜接头,交换杀人情报”的年度大戏。 她激动得浑身发抖,立刻掏出手机,用一张不记名的电话卡,拨通了局里纪律政委的私人电话。 “喂?是政委吗?我要匿名举报!” “我们局里新来的那个犯罪心理专家姜黎,有问题!” “我亲眼看到她,正在城西的废弃仓库,和不明身份的人秘密接头!” “她就是连环杀人案的幕后黑手!” 电话那头,政委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3 政委并没有完全相信林晓晓的匿名举报。 但出于程序,他还是派人去仓库外围查看了一下。 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 我一个人在仓库里待了两个小时,然后就开车回家了。 这件事,让林晓晓在政委那里的可信度降到了冰点。 但她并不死心,反而将这一切归咎于我“手眼通天,提前消灭了证据”。 她开始在警局内部散播各种关于我的谣言。 “那个姜黎,背景太神秘了,你们不觉得吗?说是FBI回来的,谁知道是真的假的?” “她工资那么高,一个小时好几万,这钱花得不蹊跷吗?” “我看啊,她根本不是什么专家,就是个被推到台前的棋子,背后肯定有大阴谋。” 她甚至开始模仿小说里的情节来“试探”我。 比如在讨论案情时,故意说错一个证物编号,然后偷偷观察我,看我是否会像“知情的反派”一样立刻纠正她。 我当然是直接无视了她所有的表演。 秦屿对她的容忍度也终于耗尽,在一次会议上,直接当着所有人的面,拍了桌子。 “林晓晓!如果你再把你的小说臆想带到专案组,浪费任何一秒钟的警力资源,就立刻给我滚出去!” 林晓晓被吓得眼圈都红了,但她看向我的眼神,怨毒之中,又多了一丝“果然如此”的了然。 在她看来,秦屿已经被我这个“蛇蝎美人”彻底蛊惑了。 核心的矛盾,在一周后彻底爆发。 通过对所有线索的整合分析,我和秦屿将嫌疑人锁定在一个叫李维的音乐学院教授身上。 他符合我所有的侧写:年龄、教育背景、对巴赫的病态痴迷,以及,他曾是其中一位死者的导师,并因其“不完美”的演奏而当众羞辱过她。 然而,就在我们准备申请对李维进行传唤时,林晓晓再次跳了出来。 她拿着一份自己做的“调查报告”,言之凿凿地宣称,真正的凶手,是市图书馆一个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图书管理员。 “你们都错了!大BOSS怎么可能这么容易被找到?小说里都说了,最危险的人,往往伪装得最普通!” “我查过了,这个陈伯,每天的生活轨迹简单到像一张白纸,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不正常!他在伪装!” 当“陈伯”这两个字从她嘴里说出来时,我心里某根紧绷的弦,被狠狠拨动了一下。 那个佝偻着背,总是笑得一脸褶子,在我父母双亡、被亲戚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的那段最黑暗的日子里,唯一会每天算好时间,偷偷在我家门口放一盒热饭的老人。 是我在这座冰冷城市里,仅存的一点温暖回忆。 那一刻,我脸上始终维持的专业冷静面具,出现了一丝裂痕。 我绝不允许任何人,因为这种荒唐的臆想,去打扰一位善良的老人。 “我否决。” 我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 “所有证据都指向李维,我们没有时间浪费在毫无根据的猜测上。” “针对陈伯的任何调查申请,我一概不会签署。” 我异常坚决的态度,在林晓晓看来,无疑是“做贼心虚”、“欲盖弥彰”的铁证。 她看着我,眼神里满是的怨恨和偏执。 她要用一个极端的方式,来“揭穿”我,证明自己才是那个看透真相的“女主角”。 当天晚上,她偷偷潜入了我的办公室。 监控死角处,她戴上一次性手套,用镊子,小心翼翼地从垃圾桶里,捡起了我喝过的那个一次性咖啡杯。 她将杯沿上我留下的淡淡唇印和指纹,用技术手段,完整地复制到了一张空白的信纸上。 然后,她打开电脑,用打印机打出了陈伯的家庭住址、作息规律、甚至连他喜欢去哪个公园下棋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在信息的末尾,她用一种挑衅的口吻附上了一句话: “下一个目标。他知道得太多了。——J.L.” 我英文名JiangLi的缩写。 她将这张打印纸,和那张沾有我指纹的信纸叠在一起,塞进一个牛皮纸信封。 然后,她像一个幽灵,将这封信匿名投递给了我们正在追查的连环杀手。 她想借刀杀人。 她想让杀手去杀了陈伯,然后嫁祸给我。 她以为这样,就能让我身败名裂,万劫不复。 而我,对此一无所知。 我刚刚结束了对音乐教授李维长达八小时的审讯,从他细微的表情变化和心理防线的崩溃迹象中,我感觉到,真相即将破土而出。 就在这时,我放在桌上的加密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彩信。 点开。 照片里,是陈伯家的客厅。 老人正戴着老花镜,安详地坐在摇椅上看报纸。 而在他身后的窗外,一只戴着白色丝质手套的手,正无声无息地,推开那扇虚掩的窗户。 照片下面,附着一行字: “姜老师,你的‘指示’收到了。游戏,现在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