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报告
学习就像一个无望无际的海洋,那样宽广,那样伟大,我们就像一艘小船,在这迷茫的大海中,寻找着彼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报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报告1常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量筒、天平、停表、电流表、温度计。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1米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所传播的距离。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1分米=0.1米 1dm=0.1m 1厘米=0.01米 1cm=0.01m 1毫米=0.001米 1mm=0.001m 1微米=0.000001米 1um=0.000001m 误差:即使测量的方法正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不可避免地会有些差异,这个差异叫做误差。 体积的测量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0.001立方米 1立方厘米=0.000001立方米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中和——如果让两个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物体将恢复成不带电的中性状态,这种现象叫做正负电荷的中和。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有哪些? 所有的金属、人体、石墨、大地以及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是常见的导体; 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 玻璃、塑料、橡胶、陶瓷、油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什么条件下绝缘体会变成导体? 在一般情况下不导电的玻璃,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变成导体。干燥的木头不导电,潮湿的木头却能导电。因此,平时要注意保持电器绝缘部分的干燥,以防止发生漏电和触电事故。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物理学中,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源——能持续供给电流的装置叫做电源。 用电器——利用电流进行工作的器件叫做用电器。 要使电流通过灯泡,必须用导线把干电池和灯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回路。为了随时能控制灯泡的发光和熄灭,还必须安装电键(开关)。 电路——由电源、用电器以及导线、电键等元件组成的电流回路,叫做电路。 通路——电键闭合时,电路是处处连通的。处处连通的电路叫做通路。 开路——电键断开时,电路中没有电流,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 短路——使用电源时,决不允许导线直接连在电源的正负极间,否则电流将很强,会使导线和电源发热导致损坏电源甚至会引起火灾。这种情况叫做短路。 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就是电路图。 串联——像图2-21(见书)那样,把两个小灯泡顺次连接在电路里的连接方法,叫做串联。 并联——像图2-22(见书)那样,把两个小灯泡并列连接在电路两点间的连接方法,叫做并联。 磁性——能吸引铁屑的性质叫做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永磁体——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都能够长期保存磁性,它们都是永磁体。 磁极——磁铁上磁性的部分叫做磁极。 南极、北极——支撑起来的磁体停止转动后,指南的磁极叫做(指)南极,也称S极;指北的磁极叫做(指)北极,也称N极。 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磁化——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磁场——一般说来,在任何磁体周围都存在着对其他磁体发生作用的空间区域,我们通常就说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磁场方向——通常规定小磁针N极在磁场中某一点所指的方向是这一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应)线——为了直观而方便地表示磁场,我们可以根据铁屑地磁场中的排列情况,在磁场中画一些曲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情况,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应)线。 磁体周围的磁感应线总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极。 地磁场——地球周围的磁场叫做地磁场。 磁偏角——严格说来,指南针所指的方向并不是正南方向,而是有一定的偏角,这个偏角叫做磁偏角。 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着磁场。这一现象就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它也有N、S两个磁极。 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这条确定通电螺线管磁极性质的方法叫做右手螺旋定则。 通电螺线管的特点: (1)通电螺线管断开电键后磁性立即消失 (2)增强通电螺线管内的电流、增加螺线管线圈的圈数或在螺线管内放置一条软件,都可以使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加强。 (3)改变通电螺线管内电流的方向,通电螺线管两端极性会发生改变。 电磁铁——利用通电螺线管的特点制成了带铁芯和螺线管,叫做电磁铁。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报告2第一节浮力 一、浮力 1.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符号: 3.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G-F 4.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5.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6.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二、浮力的产生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 2、浮力是液体对物体的压力的合力。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结果表明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一、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2.数学表达式:= 3.用于计算的导出式: 4.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二、关于阿基米德原理的讨论 1.区分:浸没、浸入、浸在、没入; 2.。------液体的密度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3.——决定式 表明浮力大小只和、有关,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密度,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及物体在液体中是否运动等因素无关。 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上浮:F浮>G悬浮:F浮=G 下沉:F浮 2.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间的关系 研究条件: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受重力和浮力。 浮力:=g;重力:G=g 3.浮沉条件的讨论 (1)上浮和下沉是不平衡态; 悬浮和漂浮是平衡(静止)态 (2)上浮、下沉和悬浮:=V; (3)空心物体运用浮沉条件时可以用物体的平均密度与液体密度比较 二、浮力的应用 1、我国古代对浮力的应用 独木船、浮桥、孔明灯、以舟称物、以舟起重等。 2、现代应用 轮船 (1)工作原理:将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可以排开更多的水,漂浮在水面上。 (2)排水量(): 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潜水艇 (1)模拟潜水艇:用注射器向密封的瓶内打起,将瓶内的水排出,瓶向上浮起 (2)工作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上浮和下潜。 气球和飞艇:内部充有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 工作原理:靠空气浮力升空 三、注意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1.上浮、漂浮、悬浮; 2.物重G与视重G视; 3.物重G与物体排开的液重G排液; 4.物体质量m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m排; 5.物体的密度ρ物与液体的密度ρ液; 6.物体的体积V物、物体排开液体积V排、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V露。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报告3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介质的定义:声音传播所需要的物质,我们称其为介质。 ●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 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在不同物质中,声速一般不同;同一物质中,声速跟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是340m,声音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中要快。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外界传来的.声音到达鼓膜并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引起声音的感觉。在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骨传声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入内耳刺激听神经,从而引起听觉的声音传播方式叫骨传声。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①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②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③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三、声音的特性 ●频率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人耳能感知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音调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发声物体振动得快,频率大,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听起来声音尖细;物体振动得慢,频率小,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 ●响度 在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发声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音色 音色又叫音品,它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形状、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声音等级的划分 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雷达等) 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科学家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声呐,利用这种技术,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获取鱼群的信息。利用超声波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报告4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报告5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报告相关文章:★ 九年级下学期物理教师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 中学2023年9月份工作总结 ★ 期末考试反思总结范文大全 |